安全配资开户看着堆积如山的集装箱
说起中国的城市发展,就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,每个选手都在铆足了劲往前冲。这两年网上关于“第五个直辖市”的讨论热度堪比盛夏的天气,特别是南京、青岛、宁波这三个城市,隔三岔五就被推上热搜。有人开玩笑说,现在连菜市场大妈都能分析这几个城市的优劣势,毕竟“直辖市”这三个字背后,可是藏着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。
南京这地方,总让我想起大学时去过的明孝陵。那会儿导游指着斑驳的石像说:“南京啊,当过十朝都会,连民国时期都是首都。”没想到这段历史如今成了它竞争直辖市的筹码。说起来也挺有意思,南京在建国初期确实当过直辖市,后来才成了江苏省会。就像班里曾经考过第一的学生突然转学,总让人觉得有点意难平。这两年南京的GDP眼看着要追上天津,1.6万亿的经济体量让不少网友直呼“江苏老大哥该换人了吧?”不过话说回来,南京离上海也就三百公里,高铁一个多小时就能到,真要直辖了,会不会反而被上海这座大山压着光芒?这问题在贴吧里吵得不可开交,有网友犀利吐槽:“南京要是直辖,江苏怕是要连夜改名叫江南省。”
青岛的海风里总带着啤酒花的香味,但这两年吹得最猛的是“直辖风”。作为计划单列市,青岛人总有种“省里管不着”的傲气。去年在五四广场遇到个本地大爷,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算账:“咱青岛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能挤进全球前五,海洋经济占GDP三成,连搞生物医药的都往这儿扎堆。”这话倒不假,青岛的港口数据比某些直辖市还亮眼。不过说到短板,山东老乡们最担心的还是济南。要是青岛真直辖了,济南这个省会怕是要变成“环青岛贫困带”。网上流传着段子:“青岛人见面打招呼都是‘听说你要直辖啦?’,济南人见面只能苦笑‘听说我要当新省会了?’”
宁波这地方总让我想起《繁花》里的黄河路——低调但实力雄厚。前阵子去舟山港参观,看着堆积如山的集装箱,工作人员随口说了句:“我们这儿一年处理的货物,够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两吨。”吓得我差点没拿稳手机。1.13万亿的GDP放在全国不算最顶尖,但架不住人家增长稳啊,像极了班里那个永远考第十名的学霸,每次考试名次雷打不动。不过宁波人自己也犯嘀咕:“我们明明是计划单列市,怎么老被当成杭州的小跟班?”这话倒引出了个冷知识:当年设立计划单列市时,宁波可是和深圳、青岛这些大佬平起平坐的。
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成都和武汉这两个“落榜生”。去年在成都吃火锅,隔壁桌几个年轻人聊得热火朝天:“我们GDP都破两万亿了,凭啥不能当直辖市?”其实这事儿专家早就分析过,武汉的财税收入还没南京高,成都的财政自给率才七成出头,真要直辖了怕是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。难怪有网友调侃:“这俩就像班里穿名牌的富二代,看着光鲜,实际零花钱还得找家里要。”
翻着这些城市的发展报告,突然想起老家县城前年通高铁时的场景。当时站台上拉着的横幅写着“接轨大上海,融入长三角”,现在想来,每个城市何尝不是在拼命“接轨”国家战略?南京的紫东新区、青岛的西海岸新区、宁波的前湾新区,这些规划图纸上的蓝图,说不定哪天就成了改变城市命运的关键棋子。不过话说回来,当年重庆直辖不也是为了三峡工程吗?现在国家要是再搞个“南水北调”级别的大项目,保不齐真能再捧出个直辖市。
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个神评论:“选直辖市就像选秀,既要看实力也要看剧本。”南京拿着历史情怀牌,青岛举着海洋经济牌,宁波揣着低调实力牌,背后还站着深圳、大连这些随时准备补位的选手。要我说啊,这事儿最后可能既不靠数据也不靠情怀,得看国家哪天突然需要在哪里画个圈。就像二十年前没人能想到雄安新区,说不定哪天早晨醒来,手机推送就写着“国务院官宣:第五直辖市花落…”
配资网前十名.炒股票杠杆平台.股票配资公司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